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禹之鼎作《納蘭容若像》

纳兰性德20岁时(約1674年)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颜氏为妾,纳兰与卢氏十分恩爱。可惜好景不长,才过了三年多的时间,卢氏就于康熙十六年五月三十号,因产后受风寒,缠绵病榻而去世。纳兰性德为她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悼亡词。又过了三年多,他续娶官氏为继室。两人感情也不错。纳兰性德在扈驾至辽东、五台山、江南一带巡视及赴梭龙侦察的行役途中所写的一些思家的作品,显然是为官氏所作的。纳兰性德的子女人数、名字,由于记载年代和史料来源有别,虚实难辩,甚至自相矛盾,很久以来无法弄清。据现有材料,研究者大致认同纳兰共有三子,长子富格,次子富尔敦,三子富森,女数人。長女嫁給高其倬作原配;其中一个女儿嫁给了年羹尧,其孙名瞻岱。

纳兰性德一生,一共两位红粉知己,一个是原配夫人卢氏,另一个是南方汉家才女沈宛。沈宛是当时江南小有名气的歌妓才女,因当时民間有满汉不能通婚的不成文風氣,娶沈宛后沈宛并未入住纳兰府,住在北京西郊德胜门的宅子内,他尽力给她一切,却唯独不能给她一个家。半年后,沈宛便离开京城,回到了江南。[5]

相传,纳兰性德还有一位青梅竹马的小表妹,两人两情相悦。但按当时的规矩,凡到选秀女之年,三年一次,家有13-15岁的姑娘必须进宫参加选秀,入选进宫,落选可自由婚配。以表妹的家世,相貌,才华,想必是肯定被选中的。从此两人天各一方,徒留无数遗憾。

纳兰性德去世于康熙二十四年,同年秋天,沈宛为他生下了他的遗腹之子富森。

子女

编辑

长子富格,次子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庚辰科进士富尔敦,三子富森。

長女納蘭氏,原配嫁镶黄旗汉军、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甲戌科进士高其倬。

女納蘭氏,原配嫁镶黄旗汉军、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庚辰科进士年羹尧(与妻兄富尔敦进士同榜)。

孙子:副都统、甘肅提督瞻岱。其女納蘭氏,嫁镶蓝旗满洲鄂倫(父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壬辰科進士鄂爾奇,胞伯大学士鄂尔泰)。另外,还有延熙、延宁(彦英)、金泰(根泰)。

世袭佐领和后人

编辑

正黄旗满洲第三参领第七佐领:性德(即纳兰容若)- 揆叙-永寿(永绶)-宁秀(宁琇)-毓麟(玉琳、玉麟)-那伦-恩隆(无嗣)-恩陞(恩升,恩隆弟,富格后裔)-廷瑞(由此从富格后裔改为富尔敦后裔袭承)-塔克什布(塔克锡布、塔克西布)-松恒-文秀-武印(清末)-普山(民国二年五月二十九日政府公报,总理段祺瑞、正黄旗满洲都统礼亲王世铎奏呈大总统袁世凯,世袭佐领武印所出之缺揀選得伊長子閑散普山接襲)。《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编》:嘉庆年间,那伦、恩隆佐领下人有举人名长年,官郧阳府知府。光绪年间,武印佐领下有人名鹤山,官浙江严州府知府。长年、鹤山虽为此支佐领下人,但不确定是否为那拉氏。

另外一支,民国张任政走访纳兰家族后裔,提及“有名锟钰者,(纳兰容若)先生之后裔也,前数年卒。有子一,年甫壮,飘沦无室家。初依其族伯,族伯亦贫甚,不堪久依。”经查锟钰,光绪三十二年时,三等男,年二十岁,贵胄学堂学员,正黄旗满洲讷钦泰佐领下人。再查第一历史档案馆,同年,纳兰容若的后人武印,正好官正黄旗满洲署理讷钦泰佐领事务佐领。可见,锟钰正是在武印所署的正黄旗满洲讷钦泰佐领下,的确为纳兰家族后人,但不确定是否为纳兰容若的直系后裔。再查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内阁官报》,武印、锟钰同时任正黄旗佐领,排序前后。所以,武印、锟钰分别是正黄旗满洲第三参领第七、八佐领。再查锟钰其祖上存在过继子嗣和更名,《清史稿/卷173》记载其三等男爵的具体承袭如下:德尔格勒-南楮-索尔和(明珠堂兄弟)-敖色-噶那海-巴锡(伯父之孙)-穆尔泰(巴锡从侄,纳兰性德孙瞻岱之侄)-长庚(改名那延保)-富顺-巴彦泰(富顺继子)-庆瑞-锟钰。

民国时期北平公安局档案有明珠后裔名叫叶连德,因祖上家族墓被盗。经查即连德(联德),具体关系是:明珠-揆方、揆叙-永寿(揆方过继揆叙)-成安(承安)-喀勒春(喀喇春、哈拉春)-巴哈布-文通-连德。在晚清民国时,纳兰家族后人多带文字、连字辈,如富森后裔常山之子文俊生数子名连昌、连方、连奎、连昭等。叶连生或叶连德应为纳兰家族后人。北京档案馆民国二十一年十一月十一日:叶连德供年三十六岁,宛平县人,住地安门内西板桥二号,我有祖茔一处,坐落平北沙河镇上庄村,我先祖明珠系前清康熙年间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共有九座坟,我原在天津做事,看坟人名叫王泰。我们坟墓于上年被盗......"

直系男后裔: 纳兰容若长子富格(福哥)、富尔敦(进士、七品京官)、富森(福森);富格子瞻岱(亦占岱,参领、副都统,康雍乾三朝时期人),瞻岱子达洪阿(恩荫,乾隆朝);达洪阿子那伦(头等侍卫、乾隆五十五年世袭佐领,嘉庆十八年癸酉之變卒)、那成(那什,乾隆、嘉庆朝人);那伦子恩隆(恩骑尉、嘉庆十八年接替父那伦为世袭佐领,嘉、道朝人)、恩陞(嘉庆二十二年任世袭佐领)。[6];恩隆姊(嫁额宜都族后裔銮仪使兼正黄旗满洲副都统达福之子参领善明),恩隆无嗣过继子兴安(王府长史、正黄旗满洲参领,道、咸、同朝);容山(正黄旗满洲参领、宁古塔、福州副都统,咸、同、光朝)[7];麟祥(容山子,清末刑部、法部主事,光、宣朝)、麟瑞(容山子,清末、民国);恩隆弟恩陞承袭世袭佐领。恩陞以后,从富格后裔改至富森后裔廷瑞一支承袭,直到晚清民国的武印、武印长子普山。光绪三十二年武印署正黄旗满洲讷钦泰佐领事务,其所署讷钦泰佐领下人锟钰袭明珠堂兄弟索尔和三等男爵进贵胄学堂,并兼佐领。锟钰之祖名巴彦泰,为富顺过继子,亦为纳兰家族后人。而叶连德,亦联徳,民国时期民人,实为揆叙、承安这支后裔。即承安之子喀勒春的曾孙、巴哈布之孙。[8]。 纳兰容若次子富尔敦之子名延宁、延熙(延禧),延宁子毓琦、延熙子商延泰。纳兰容若三子富森之子名金泰(亦根泰),其子富隆阿、富通阿等。这两支在晚清民国尚存较多后裔。

《钦定八旗通志》载:第三参领第七佐领系第六佐领内余丁,明珠管理佐领时分编一佐领,以其长子兴德(性德、星德)管理。兴德故,以其弟左都御史揆叙(魁绪)管理。揆叙故,以其子兵部侍郎永寿(永绶)管理。永寿故,以其子宁秀(宁琇)管理。宁秀故,以其兄之子玉琳(玉麟)管理。玉琳故,以其子成安(承安)管理。成安革职,以其叔祖之孙那伦管理。清朝内务府档案《会计司呈稿》又载,“承安(成安)之祖魁绪(揆叙)后嗣另门分居之那伦、那什等名下”的庄田。而正黄旗满洲都统咨称:“据那伦等呈称,身系明珠之子兴德三世之孙,并非魁绪后嗣,身祖瞻代名下原有雍正九年分给岫岩等处地九顷三十亩,交庄头王明等承种,此外并无另有地亩。”由此档案可以确定,那伦与那什是瞻岱的孙子,达洪阿的儿子,词人纳兰性德的直系后裔。再由清代人物传包《那伦列传》和南京大学清代官员档案资料库确定那伦之子恩隆袭佐领。

直系女后裔:女数人,一女嫁给高其倬、一女嫁年羹尧。纳兰容若孙瞻岱之长女许配镶蓝旗满洲人、雍正十一年( 1733年)癸丑科进士、翰林院编修鄂伦(重臣鄂尔泰侄,“鄂尔泰侄鄂昌,雍正举人;鄂伦、鄂敏,皆为雍正进士”),瞻岱次女许镶黄旗生员哈赏阿。

族内后裔:繁多,有那丹珠(亦纳丹珠、世袭佐领,协副将,第一历史档案馆. 乾隆二十五年那丹珠升凉州镇永昌协副将回避族兄调肃州镇永固协副将.)[9],永绶(亦侍郎永寿)、永福;宁秀(亦宁琇)、宁秀兄;玉琳(亦玉麟);成安(亦承安,揆叙孙,乾隆年间得罪和珅被革职,由皇贵妃兄金简负责抄家,部分抄家家产入和珅亲家将军观成家)等。那魁(那揆,乾、嘉朝)。[10]舒妃(存疑,缺乏史料证明舒妃之父永寿即为纳兰容若家族之永寿,或同名)。纳兰明珠同族亲戚主要分布在正黄旗满洲第三参领第六、七、八、九、十佐领及部分在第四参领第十一、十四佐领。《钦定八旗通志》载:正黄旗满洲第三参领第九佐领,尼雅哈之三世孙副都统占岱(即纳兰性德孙瞻岱)管理,占岱(瞻岱)升任以其侄穆尔泰管理,穆尔泰升任以其叔岱清阿管理,岱清阿升任以其侄那丹珠(亦纳丹珠)管理。乾隆二十五年,那丹珠上呈《纳丹珠承袭世管佐领家谱》,因缮写错误,乾隆阅后发怒责罚,令该佐领重新拣选人承袭。“正黄满奏臣旗进呈署理陞任副将那丹珠佐领家谱内那魁(那揆)成安(承安)玉麟(玉琳)等名理应更正连写臣允禄未能悉心仍然分写进呈甚属非是请将臣等交部严加查议。”承安(成安)之子喀勒春(喀勒春在道光年间任惇亲王绵恺门上王府长史,后来同族兴安(参领容山之父)亦任惇亲王奕誴门上王府长史)。喀勒春之子巴哈布(巴赫穆)、孙文通、曾孙连徳(联徳,即民国叶连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