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拆迁、安置、补偿等将以雄安户口为重要依据

雄安新区拆迁、安置、补偿等将以雄安户口为重要依据

随着雄安新区规划出台临近,涉及民生的各种问题再次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比如,雄安的户口何时解冻?很多刚需户翻盖房子,地基垒上了新区来了,钢筋、水泥、砖被风吹日晒,有的熬不住卖了,有的还在坚守最后一点希望,期盼能够继续盖起来;有的则是买的商品房,抠心剜眼地交了钱,就等着拿钥匙呢(有的楼盘按原计划应该已经可以领钥匙了),结果新区最严管控,不能动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钥匙”仍然只是一纸合同。

还有的工厂停了,想转型做点别的生意,但是同样在最严管控下,什么也不敢动。既不敢租赁,也不敢装修,只能眼巴巴等着管控动向。这些问题我们一一梳理:

雄安户口有什么作用?

未来雄安新区在社会资源分配上,上学、就业、看病等各个环节的制度设计都极有可能完全剥离户口的牵绊,以此将外地人快速融合进来。也就是说,雄安户口享受的福利和没有雄安户口享受的福利不会像北京那样,在雄安都将是一样的。政府不会再人为设定因户籍带来的三六九等,以让所有人都平等起来。

此前刘宝玲也曾提及,他说,其实户口没有那么重要了,必须要改革。革除弊病,才能迎来新生。按照刘宝玲此前的说法,你家有五口人也好,有十口

人也好,大家都是一样的,面积乘以人数就是你该拿的房子。雄安人的户口将是补偿款和安置房的依据之一。比如,政府决定给每人50平米,你们家3口人,那你就拿150平的房子;比如每人给60平米,你们家6口人,那你就拿总面积360平米的房子。由此可见,在籍人口将成为分房的重要依据之一。很显然,这个时候雄安户籍就显出价值来了。

如果因为各种原因,目前没有在户口本上,怎么办?比如上学迁出、当兵迁出等等,这些人该在户口本上却没在,我觉得政府就应该首先把这些遗留问题解决清楚,尘归尘,土归土,各自归位,然后再开始计算补偿。

很多读者留言说户口问题仍在搁置,要么是孩子的户口没迁回来,要么是夫妻投靠的手续办了一半赶上新区了,等等。最严管控不松绑,户口问题就会一直冻结下去。

夫妻一方户口没过来,会影响分房分钱吗?

雄安新区拆迁户补偿房子的话,会依据在籍户口进行,人口数乘以一个固定面积,就是安置房面积。如果户籍上没有你,政府就没办法把你计入进来了。既然户口对拆迁户如此重要,那么在此之前政府有责任也有义务必须把户口问题梳理清晰。符合规定的,该办的要给人家办;不符合规定的,该清理的也要清理。否则就会有失公平,甚至可能会出乱子。

如果您是雄安户籍,单纯的夫妻投靠落户,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就好了。虽然现在户口处于冻结状态,但我认为补偿之前一定会打开窗口,把之前该办未办的都会办好。包括新生儿落户、现役军人转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落户等问题,从我的分析看,政府不会因为雄安新区的出现,就能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老百姓可以是法盲,但政府任何时候都不能做法盲。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人敢站在法律的对立面。因此,上述正常范围内的户籍变动,都应该在补偿之前重启,也必须重启,以保证大家的正常权益不受损。

入驻雄安的北京人会放弃北京户口吗?

我们都知道,雄安发展初期,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北京,他们在雄安工作、家在北京的情况会存在一个较长阶段。

那么,在户籍管理以及社会公共服务政策上,雄安新区必须要创新。同时,中央给雄安新区的定位包含“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因此,在人口和户籍管理上,雄安新区具备改革的土壤和必要性。事实上,早在去年8月,中国社科院京津冀协同发展智库课题组发布过一个报告,报告建议在雄安新区起步区取消户籍,实施真正的“居住证制度”。

根据这份报告,专家们认为凡是在雄安就业缴纳个人所得税或社保的居民皆可领取雄安新区居住证,凭居住证可以享受在租房、医疗、养老、教育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报告称,条件成熟后,居住证制度逐步扩大到整个雄安新区的城市居民和农民,从而彻底取消户籍。

取消户籍推进起来难度不小。雄安新区虽然完全可以这样创新,但在它北面,北京户口仍在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而且必然还会闪烁很长一段时间。那么,有哪位入驻雄安的北京人能够洒脱到即刻放弃北京户籍呢?

因此,在我看来,或许漫长的一段时间内,外地人在雄安边攒积分边观望,“双重身份”并行的可能性很大。

为什么雄安人的户口不能和北京户口比?

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按理说水涨船高,雄安户口应该会变得很珍贵,很多人也认为会和北京户口有一拼。但事实是,种种迹象表明,本地人的雄安户口未必像我们预期的那样。

北京是在疏解人口,说白了就是人太多了,城市得了大城市病,要找到病灶治病,因此北京下了死命令,要严格踩住常住人口的红线!因此,现在找个留京指标、进京指标比过去那些年难了何止千倍。很简单,北京户口守的越死,就越能凸显它的珍贵。

相反,雄安新区不是往外疏解人,而是往里吸纳人。“一疏一吸”就完全不一样了。把北京人和其他外地人吸引到雄安,如果当地人的户口异常珍贵,显然要先弥合本、外地人之间的落差,这对于政府而言是不愿意看到的。这和严控雄安房地产是一个道理。房价控死,外地人进来是平流;房价高企,外地人进来就有了鸿沟。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北京的房价再怎样调控、增加土地和房屋供应,也一定会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线上,因为它需要疏解人;而雄安即使以后可以放开房地产,它也会被各种政策严格打压价格,因为政府需要吸纳人。

上述我提到的这些只是九牛一毛,还有很多事情因为管控而处于停滞状态。事实上,拆迁也好、补偿也罢,其实都没有“最严管控”的辐射面广、杀伤力大。因此,在规划成熟的当下,我还是坚持认为实施差别化管控,应该跟随新区规划的出台同步推进——是时候让做出重大牺牲和贡献的老百姓们喘口气了。

目前,雄安新区规划出台之后的管控已经有了如下行动和安排:

1、雄安新区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常态化的长效管控机制已经提前做完。2、安新、雄县、容城已经分别建立了一支综合管控队伍,一旦总体规划出台,三类地区的边界就清楚了,就可以分类施策。3、2018年雄安新区不会出现大面积拆迁,即使有也基本只在启动区的核心区以及个别需要的区域。需要拆迁的,暂时不需要拆迁的,较长时间内不用拆迁的,这三类地区已经制订管控内容、标准、方法、责任、程序。不动的区域内,老百姓需要盖房子、搞建设的,要提前报批,通过后就可以在统一标准下进行了。

4、伴随新区规划的出台,还会有相关的人口规划。根据这个人口规划,雄安新区将出台户籍管理政策。届时便可依据这个户籍管理政策,办理目前已经停滞的相关户口问题了。

5、雄安新区管委会将根据企业劳动用工技能情况和岗位要求,有针对地开展各类技能提升培训,帮助建筑业从业人员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对有意愿的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接受教育的,可参加学徒全日制脱产培训,提升技能水平,满足吸纳企业的长期用工需求。

此前,刘宝玲曾表示,新区的管控是长期的,但也是动态调整的。“既不会像现在一样管控,也不能像过去那样,要实行严格依法有序的差别化管控政策。”眼下,离新区规划出台越来越近。规划出台之后,除了要及时根据规划给“最严管控”松松绑、让老百姓透透气之外,政府可以考虑给予全面服从、支持管控的群体适度政策及物质上的奖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