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二十年当制二十文铜币介绍极其价值

中华民国二十年当制二十文铜币介绍极其价值

今天,小编来和大家聊聊民国时期的钱币“中华民国二十年当制二十文”,首先,我们先来了解其历史背景。

1911-1912年初辛亥革命胜利后,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当时继续铸造新币以稳定当时社会的经济。于是便开铸了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孙中山钱币等,而中华民国时期钱币分三个时期,分别是初期、中期和后期。

民国初期铜元主要指民国元年(1912)至民国七年(1918)。其种类有“开国纪念币”、“共和纪念币”及铸有省名的民国铜元等。这一时期新式铜元与清末旧式铜元混合流通,使铜元的混乱程度进一步恶化。

民国中期铜元主要指民国八年(1919)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这一时期国内铜元的混乱局面达到顶点。地区性分割使铜地流通呈明显的区域性,市面上流通的不仅有清代的各类铜元、民国各类铜元,个别地区还流通大面额铜元,如四川大部、湖北、河南局部地区流通五十文至二百文不等的大面额铜元,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也发行有自己的铜元,日伪政权则在他们控制的地区也发行了铜元。因此,这一时期的铜元五花八门,极为混乱。

民国后期铜元主要指民国二十五年(1936)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民国中期后几年,各地军阀逐步走向衰落,国民党政府开始了统一币制控制金融的进程。这一时期国民党政府主要发行纸币,铜元辅币逐渐被镍币所代替。发行的铜元主要有党徽布图分币等。解放前夕,贵州、绥远还发行了地方铜元,但只是昙花一现。至此,铜元走完了其短暂的历程,逐渐退出流通领域。

据小编了解,当时铜元面值很多,包括一文、二文、五文、十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二百文、五百文等。双旗币民国时期锻造,普遍流通的都是当十文的,二十文的其时只发行了22000枚,民国在中国历史上仅仅存在了几十年的时间,因此,在兵荒马乱、国内战争频发的期间内,能保留下来的钱币非常少,如今它的存世量已经十分十分稀少了。

下图是小编有幸见到的一枚中华民国二十年当制钱二十文双旗币,正面珠圈内钤有稻穗组成嘉禾纹围绕着十二叶花,珠圈上钤有中华民国二十年,下边钤有币值当制钱二十文,背面是双旗,上钤有一颗五角星,下钤有阿拉伯和英文标明币值20 CASH。经过如此之长时间的洗练和颠肺流离,整体包浆完美,品相完整无缺,极其不易,乃属珍品。

铜币在我国发行流通前后不过半个世纪的时间,在我国货币的历史长河中仅是十分短暂的一瞬间,但中国铜元见证了中国从封建社会演化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过程,是我国近代货币史和钱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独具历史意义。此枚藏品设计精美,做工精细,布局合理,层次鲜明,工艺纯熟精湛,钱币虽小,却也能反应当时社会文化的特征。

2013年4月,香港斯宾克珍罕钱币交易会上推出的一枚民国十五年陆海军大元帅纪念币样币,曾以338万元天价拍卖成功。同年5月的北京春季交易会上,一枚湖南省造民国双旗币也以260万元进行现场成交,11月的北京秋季交易会上,一枚四川造币厂民国双旗币的最后成交价为185万元。种种新闻数据表明,类似于湖南省造双旗币的诸多民国货币依然是今天艺术品收藏市场中的“香饽饽”。

时光流逝,历史的年轮永不停止滚动。钱币,历史上商品交易市场极为重要的一种货币,有着固定的货币特征。如今,那些钱币早已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成为收藏市场的一大主角。存世量的都是是钱币价值的重要因素,因为在古玩收藏领域,“物以稀为贵”的价值规律是永恒不变的,几乎适用于所有的收藏品。

以上便是小编对双旗币的有限了解,如有建议的小伙伴,可在评论区留言,小编看到即会回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